复旦六大新工科创新学院新亮相,培养“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
研发家 | 2025-04-22 20

四月十八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高质量建设推进会相继举行。

到目前为止,复旦大学已经重点打造了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未来信息创新学院、服务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六大新工科创新学院院长,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教授刘明、中国科学院教授赵东元、复旦大学副校汪源源、复旦大学副校周磊、复旦大学副校姜育刚、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陈颉。

记者从复旦大学了解到,建设六所创新学院是复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的起点,意味着学校改革从单一走向全面,促进了文理医学工人“四轮驱动”创新型大学建设的新格局。学校始终把培养“干细胞式”原创创新拔尖人才、整合创新高端人才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六所创新学院的先行先试,推动全校深化改革,加快向创新型大学转型升级,尽快走向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建设创新学院,希望能紧跟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复旦大学的能力,探索具有复旦大学特色的新工程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不断培养‘干细胞式’的新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创新学院建设要团结共识,凝聚人心向学的学术社区,凝聚育人使命共识,凝聚创新发展共识;要以改革促进培养,系统重构教育教学体系,明确重要工作时间节点,努力完善课程体系;我们应该努力工作,培养永恒的骨头,探索和建设新的工程。

金力强调,要进一步整合一流大学建设和服务中华民族复兴,勇敢站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前列;进一步结合一流大学建设和教育强国使命,抓住第三次腾飞的新机遇;进一步统一一流大学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坚决完成德育人的“大文章”。他希望创新学院的所有同志都能在创新学院的大舞台上建立一个大团队,做出巨大的贡献,成为“大先生”,为“第一个复旦”的建设做出贡献。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支持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