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我不是三次落选院士,别这么侮辱人,那时候是压根就不想参选
研发家 | 2024-06-07 0

最近跟一些人聊天之后,忍不住想一个问题:我跟导师学到的最宝贵的是什么?诚然,在科研上的批判性思维(比如每次组会journal club时候对于各种精选论文的各种就实验论实验的挑剔批评)、选择课题时对于相关领域科学史的关注、对于自己日常实验结果的批判性分析(critical assessment,没想好中文咋翻译,上面的批判性思维也是这个词critical)、好的实验习惯(参见施老师写给研究生的一系列文章),等等。

以下是施一公的原话:整个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教育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培养 critical analysis 的能力,养成能够进行创新科研的方法论。这里的例子非常多,覆盖的范围也非常广,在此举几个让我难忘的例子。作为一名博士生,如果每一个实验都很顺利、能得到预期的结果,除个别研究领域外,可能一般只需要6至24个月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所需要的所有结果了。然而,在美国,生命学科的一个博士研究生,平均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PhD学位。这一分析说明:绝大多数实验结果会与预料不符,或者是负面结果。很多低年级的博士生一看到负面结果就很沮丧,甚至不愿意仔细分析原因。
 
1. 实验记录是给【未来的自己和其他成员】看的,每一天都要好好整理;也许很多内容,比如PCR、protein purification,每天同样的内容你都烦了,但是依旧要如实记录。别忘了,lab notes是可以用来作为呈堂证供的。我经常对学生说:你的工作体现在实验记录里。我们谈课题,你带着实验记录本给我看,如果没有当天的记录,等同于没做实验。
 
2. 一本新的实验记录本,前面空出五页,用来做索引或者回溯的时候写一些东西;
 
3. 每一天另起一页,标明实验日期(年月日)、标题(也就是一句话总结当天的主要实验内容,比如Purification of GLUT1; subcloning of Nav1.7之类的,方便之后查看);
 
4. 实验记录本的页码要连贯,记录不能用铅笔。说白了,实验记录是不允许篡改的。我们在普林的记录本自带页码,后来回国一般都没有,于是我要求学生务必自己标出页码,务必保证实验记录的完整性;
 
5. 实验记录本是要保存很多很多年的(这是属于实验室或者学校的财产,个人不得拿走),一定要特别结实别散架;实验记录本的表皮认真写好实验室、记录者、以及之后补上这个本子里的实验日期(比如April 2, 2001 -- June 30, 2001这一类)。

 

但是年龄越大、自己的经历越多之后越觉得,让我特别受益的是:纯粹,做事情的纯粹。做科研就是被探索本身的魅力以及培养年轻学者这两个大目标驱动;做教育就是纯粹地为了育人与探索高教体制..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免沟沟壑壑,但是方式方法路径都是服务于纯粹的目标。而纯粹的做事其实从大的时间尺度上回看,是很幸福的事情。

我扯了半天大旗,其实是挺烦最近怎么又把我揪出来说院士增选的事了?来,科普下: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的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可以通过学会提名或者三位院士提名。本人从来没有三次落选啊--别这么侮辱人。我只在2017年被提名过一次,除了提名之外,并未与任何人交流过细节,所以对于程序啥的还是糊里糊涂的。之后2019年和今年都有几位院士基于我之前在国内的工作要提名,都被我婉拒了,原因嘛可能有点naive:不想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不在国内工作,名字出现在候选名单会被一半人骂;选不上则会被当成骂人的工具人。我乐呵呵地做科研,勿cue。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