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两位院士逝世!
研发家 | 2024-08-20 0

1、周光召院士逝世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光召先生在办公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图源: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共党员,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中国科学院院长

周光召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院。1957年赴苏联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

1961年,周光召回国,历任二机部第九研究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二机部九局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1992年,周光召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执行主席,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他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周光召被1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

周光召在粒子物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世界公认他是赝矢量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

60年代初,他开始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领导并参与了爆炸物理、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二维流体力学、中子物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具有实际价值的重要成果,为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奠定了基础。

1964年,周光召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周光召 资料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曾介绍,1959年至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拒绝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并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带走了图纸和资料。

当时在位于苏联杜布纳的联合核子研究所从事粒子物理研究的周光召得知这些情况后,义愤填膺,强烈要求回国从事原子弹研究。

周光召在致时任二机部部长的决心书中写道:“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我愿意放弃自己做了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改行从事国家急需的工作,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1961年,周光召启程回国,抵京后被安排到当时的二机部北京九所工作。作为理论部副主任,他辅佐邓稼先突破原子弹原理,领导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开始了长达19年的“秘密工作”。

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周光召曾连夜送上“定心丸”。

1964年10月15日深夜,距离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预定时间已不足24小时。一封来自罗布泊试验厂的急电对原子弹的设计提出了疑虑。上级希望负责核武器理论物理研究的周光召等人做一个认真的估算,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周光召和同事们紧张运算了整整一个夜晚,次日上午,将一份联合签名报告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办公桌上。报告认为,经计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可能性超过99%。除了一些人为不可控制因素,原子弹的引爆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报道说,正是因为这份报告,周恩来总理正式批准10月16日15时起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0月16日下午,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跨入有核国家行列。

杨振宁曾说:“光召兄的回来,使得中国1964年爆第一颗原子弹(比预想中)早了一两年。”

周光召自己却说:制造原子弹好比写一篇惊心动魄的文章,这文章是工人、解放军战士、工程和科学技术人员不下十万人谱写出来的,我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2、沈绪榜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沈绪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16日凌晨1时43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2岁。

公开资料显示,沈绪榜,1933年1月出生于湖南临澧,1953年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1956年入党,同年被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机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工作,1965年调入中国科学院156工程处(即771所前身),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绪榜长期从事嵌入式计算机及其芯片的设计工作,参与设计了我国第一台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两种箭载数字计算机,为解决箭载数字计算机小型化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6年,沈绪榜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据《陕西日报》2017年报道称,沈绪榜是中国芯片计算机技术研究的开拓者和倡导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从1965年起,沈绪榜就开始从事微计算机及其芯片自主设计研究工作。他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3次,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次。沈绪榜发表100多篇科技论文,出版7部学术著作。他以严谨治学态度投入计算机人才培养,先后培养50多位博士研究生和60多位硕士研究生,为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2024年,共和国已痛失32名院士。
1月2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全国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石油矿业机械专家,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原资深首席高级专家顾心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山东省济南市逝世,享年87岁。
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创烧伤外科专家、我国创烧伤专业主要开创者之一、原解放军第304医院(现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副院长盛志勇,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2月2日,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优秀盟员,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第七届上海市数学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和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2月4日,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杰出的水工结构和固体力学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伯芳,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2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肝胆胰外科学专家、澳大利亚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香港外科医学院荣誉院士、香港医学专科学会荣誉院士刘允怡教授因病辞世,享年76岁。
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起鹤,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2月23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水文地质、水文生态及农业水土工程专家,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咨询委员,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佩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90岁。
3月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岩土及地下工程专家、地下结构工程力学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孙钧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病逝,享年98岁。 
3月8日,我国著名天文光学望远镜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总工程师、原副台长朱能鸿,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5岁。
3月19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杨士莪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3岁。
3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化工合成专家、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原院长兼总工程师李俊贤,因突发心脏衰竭在洛阳市去世,享年96岁。
4月2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计亮年院士,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 90岁。
4月10日,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顺和,因病医治无效,在扬州逝世,享年85岁。
4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矿床地质学家,安徽省原地矿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技术顾问常印佛,因病医治无效,在合肥逝世,享年93岁。
4月28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催化成就奖获得者,厦门大学教授万惠霖先生辞世,享年86岁。
5月2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现代煤化工技术专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洛阳逝世,享年97岁。
5月4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家、原浙江大学校长韩祯祥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4岁。
5月8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我国著名电机设计与制造专家汪耕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5月9日,我国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原理事长白以龙研究员,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5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戴立信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100岁。
5月22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海洋地质、石油地质学家金庆焕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
5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原院长邱蔚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6月1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稀贵金属冶金专家、云南大学教授陈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昆明逝世,享年89岁。
6月8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图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6月1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因心梗病逝,享年92岁。
6月30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宋家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7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原所长、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高能化学激光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分子反应动力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张存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6岁。
7月14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武钢党委常委、总工程师、离休干部张寿荣同志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
7月20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焊接领域著名专家、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尚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苏州逝世,享年92岁。
7月2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药代动力学的开拓者和带头人,“药物成药性评价与系统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天津药物研究院终身首席科学家、名誉院长刘昌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8月16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沈绪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92岁。
8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