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授怒了!质疑“997”的学术圈太卷了,男友抱怨我像嫁给了电脑
研发家 | 2024-02-28 0

人在学术圈,常年保持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时的工作状态,有时候连续工作几个月是常态。就是这样的工作强度,让她35岁当上教授,原来拔尖的背后,不乏辛酸......

这是挪威斯塔万格大学的教授Natalia摸爬滚打的经历,Nature的World View栏目刊登了她这篇文章。这也揭示了:

原来博士进阶教授,这样的成长之路才是科研界的常态。

Natalia Ingebretsen Kucirkova 图源:Nature

 

毕竟早在2022年Nature的一项全球研究生调查中,有将近一半受访者表示,目前所学课程与自己未来就业有着重大的脱节。学生所面临的现状是:只有极少数的博士毕业生最终能获得教授职位。正是因为激烈的工作前景,导致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不愿意继续在学术界工作。

读博时,Natalia每天狂热地工作,以获得博士和博士后的相应资助。在高水平大学,对奖学金和职位的激烈竞争,为了能够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她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延长了一倍

成为教授这几年来,她做出了更大的牺牲,因为临时博士后和讲师合同上面要求她发表更多的论文,才能够保证自己第二年的薪资水平,不达标可能会使其失去获得来年工资所需的补助金。

所以她利用每一个空闲时间写作,最终导致她患上了永久性腕管综合征。医生告诉她,现在这样的情况要经常冰敷才可以缓解。于是,Natalia就总是手腕带着冰敷夹板来打字。甚至经常在车站睡过头,她去医院检查发现又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

“当时的男朋友看到我在海滩上打字时,他决定缩短了和我的假期,并且埋怨我,感觉我已经嫁给了电脑”Natalia表示。

 

高校无意义内卷

终于有人敢说了

 

国内的学术环境也相差无几,近日2024“@国务院 我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建议”活动,持续征集着网民的建言。

其中,有网友呼吁关注:

35岁就业门槛问题、高校无意义内卷问题

网友指出,虽然年年都在提打破35岁就业歧视,但每一年看到新的事业单位、高校等招聘通知都是明文规定年龄限制35岁以下,连简历关都不过了。30岁+、博士毕业的女性面临生育养育下一代的压力,还要面对毕业后简历都通不过的失业风险,在人均寿命延长、提倡延迟退休的同时,是否应该将几十年前定下来的35岁就业年龄歧视打破或者提高?

另有网友提到,青年教师原本怀着一腔热血投入教育事业中,进去后面临着的是评职称压力、繁琐的行政任务压力,奔波在报销的途中,有限的时间被压榨得所剩无几,还要挣扎着写论文、写本子,留给真正教书育人的时间能有多少?无意义的内卷造成了高校青年教师的过劳死、人才的严重浪费、资源的严重错位,建议改革高校无意义的内卷,给教书育人这一项伟大而有意义的工作一些尊严和时间,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

看来这些待解决的问题在学术圈“呼声高涨”,既然官方给了渠道反应,这可能也意味着对未来政策变化有所采纳,也希望为学者们积极争取一个相对纯粹的学术环境实现大家的理想抱负。

 

 

既然这么卷

或可选择另谋出路

 

真正走进学术圈,博士毕业可能仅仅才是个开始,接踵而至的就是职称、青基、非升即走等hard模式的考验。
 

知乎一则话题“35岁青基挂了心态崩了怎么办?”,提问者替自己的老公发声:双非高校的他,在工科院校实验室工作,在职博士毕业转教师岗,今年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申请青基,日常是9107的工作状态,但结果确实孤注一掷不尽人意......

那些有多几年机会的同僚,仍存在年纪已有35岁、没有职称、青基卷了几年还没卷上的人。在这想躺躺不平、卷又卷不赢的年纪,他们挣扎于青椒与资深学者的分界线,落寞的身影透露出三分失落、七分不甘。

若是没了申请资格,还要继续郁郁寡欢或者等着被“非升即走”吗?这其中有些人,毅然决然选择了更“躺平”的路:

据了解,在一些双非院校,青椒的税前年薪可以达到60万元,科研压力也不算大,甚至有些还能享受副教授待遇。能“躺”在这类院校里,可以说生活也是相当滋润了。

东部某双非院校,引进人才直接进入事业编制

中部某双非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表

 

另外一些企业的研发部门对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聘力度不比高校差。不过,青椒们也要考虑清楚,躺下去容易,站起来就难了。毕竟“由奢入俭难”,既然选择从大平台离开也要接受其他的落差感,有舍有得,重在自己看清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