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系统分析了九龙藤蜜、胡枝蜜和黄芪蜜的特性标志,并在《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食品化学》等国际期刊上公布了其独特的功能活性。这项突破性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药用蜂蜜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科学基础,标志着中国蜂产品研究进入了分子功能导向的新阶段。
药用蜂蜜是蜜蜂通过生物转化收集传统药用植物花蜜形成的独特功能食品。这种蜂蜜不仅含有普通蜂蜜的常规营养元素,还含有黄酮类、鲟类、苯乙醇苷类等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及特定的活性酶和微量元素,兼顾营养和药用价值。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药用植物资源库,拥有约11000种药用植物(占世界三分之一),为开发特色药用蜂蜜提供了独特的资源优势。然而,在这一领域,它长期面临着特征标志不清、真伪鉴别困难、活性成分和机理价格不清等问题。
研究小组建立了三位一体的药用蜂蜜综合评价体系,即“特征标志物-功能活性-功能机制”。通过建立九龙藤蜂蜜“分子指纹”识别系统,首次发现广西九龙藤蜂蜜中的特征标志物4、7、8-三甲基氧化二苯并呋喃-3-醇,并建立了精确的定量方法,使广西特色九龙藤蜂蜜达到了“一物一码”的科学鉴真。
该研究还揭示了胡枝子蜜的肠道保护机制,发现山西胡枝子蜜的特征标志物山奈酚-3-O-半乳糖苷通过激活免疫信号,抑制炎症因子,增强抗氧化防御活性机制,为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提供新的食源干预策略。
研究确立了黄芪蜂蜜抗氧化的“黄金标准”,突破了传统理化检测的局限性,首次揭示了甘肃黄芪蜂蜜的双标志性雄蕊花素和刺芒柄花素,探索了其关键活性机制,为甘肃黄芪蜂蜜建立了第一个生物活性特征识别标准。
这项研究解决了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三个核心技术瓶颈:真实性识别技术体系的突破;揭示商品价值提升体系;推进产业标准化建设。
该系列成果已深度融入中国地理标志蜂蜜保护体系,构建了“科技赋能-质量认证-价值提升”的产业升级闭环。通过建立蜂产品区块链地理标志追溯平台,实现了广西九龙藤蜂蜜、甘肃黄芪蜂蜜、山西胡枝蜂蜜等地理标志的全产业链控制,推动传统蜂产业跨越科技大健康领域转型。相关技术推广可以提高特色蜂蜜产品的溢价30%~50%。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