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日,中国科学院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联合多国科学家在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知)发表了一篇文章,建议培育绿色营养超级大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该倡议旨在改变“以大米为主食”的传统,让晚餐承担起提高人们营养和健康水平的使命,基于近20年来绿色超级大米的实践。
张启发说,大米作为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方面非常重要。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以只有8%左右的耕地支持20%-22%的全球人口。大米的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0%,但它消耗了全球35%以上的杀虫剂和化肥。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中国科学家在本世纪初提出了绿色超级大米的想法。这种大米具有产量潜力大、抗病虫害、抗非生物胁迫、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高等特点。这些特性可以通过基因组选择技术从大米的种质资源中引入。
张启发说,禾本科全谷物由果皮、种皮、糊粉层、胚胎和胚乳组成,而精制白米只保留胚乳部分。在有色大米中,全谷黑米营养特别丰富,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其果皮和种皮中的花青素可以促进健康,延长寿命。许多研究发现,全谷物摄入量可以降低30%以上的疾病和死亡风险,全谷物黑米可以为人类健康提供全面丰富的营养来源。
基于此,许多科学家已经开始将黑米推广为营养主食。针对目前黑米烹饪困难、口感差等常见问题,华中农业大学的育种团队最近成功培育了全谷黑米的新品种“华墨香3号”。根据工作条件,该品种烹制的大米味道极佳,全谷营养均衡,产量在5.5至11吨/亩之间。“华墨香3号”满足了消费者对能量、营养和健康的双重需求,被赋予了“米饭全谷黑米”的新理念,为人们解锁黑米的营养宝藏创造了重要机遇。
为了适应未来大米产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需要,本文发表了培育绿色营养超级大米的文章(GNSR)倡议。绿色营养超级大米应具有以下特点:高产稳产;它具有绿色农业的特点,包括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抵抗力,以及其他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特点;属于全谷物的全谷物黑米,尤其是在果皮和种皮上积累花青素的全谷物黑米。将全谷物黑米作为一种营养健康的晚餐,取代目前只含有胚乳的精制白米,可以为人们提供完全均衡的营养,全面促进人类健康。
该倡议还提出了绿色营养超级水稻基因组繁殖的技术策略。育种的第一步是设计水稻品种的基因组特征。对于特定的水稻作区,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适应性、开花时间、产量水平及其相关农艺特性、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抵抗力以及全谷物营养元素。同时,育种计划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核心亲书和特定特征供体的选择,并列出与育种计划相匹配的目标特征、育种计划和程序的目标基因列表。
倡议指出,全谷黑米作为主食,具有多种隐性协同效应:改善大米营养,促进人体健康;通过吃全谷而不是大米,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减轻对高产目标的压力,为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与传统大米相比,全谷黑米有望增加稻农的收入,提高稻业的吸引力,具有潜在的价格优势。
张启发告诉《中国科学报》,晚餐改革有望开创人类、农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范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政策支持、公共教育、提高社会意识和知识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不同国家的科学家需要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整合植物、育种、食品营养和健康医学领域的力量,共同推动科学的前沿进步。工业界也应该积极实践,生产和推广营养和健康的大米产品给消费者。
《中国科学报》指出,包括国际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Jauharr在内的文章中联合发布了这一倡议 Ali、中国工程学院教授胡培松,中国科学院教授李家洋,哈佛大学教授Walter。十多位科学家,包括Willett。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