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材料科学院(KIMS)团队开发了一种突破过去高温限制的新技术,可以在低温下通过简单的溶液工艺制备溴化铜(CuBr)薄膜,然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基于溴化铜薄膜的氨传感器。这一突破不仅赋予了传感器高柔软度、超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而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经过1000多次重复弯曲检测,传感器仍能保持高性能和稳定的运行功能。相关论文周一在传感器和执行器B上发表:化学杂志。
氨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氨,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环境监测、工业环境中有害气体检测和疾病诊断。传感器中使用的Cubr膜在使用氨时会发生显著的电阻变化,从而检测到低浓度的氨。
在传统方法中,制备传感器所需的Cubr薄膜需要在500℃以上的高温真空环境中进行。这一要求限制了其在软基板上的应用,并导致高生产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在150℃以下的技术,可以在基板上形成二维铜纳米片,而无需真空环境。然后,他们通过简单的溶液技术合成了Cubr薄膜,最后用塑料基板制成氨传感器。
这种高精度传感器可以通过低温溶液工艺检测到低至百万分之一的氨浓度。这一突破显著降低了制造成本,为进一步开发可穿戴传感器和医疗诊断设备提供了可能性。
文章来源:科学网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