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读博什么时候最快乐?毕业的快乐,应该可以排到前三吧~
然而,网上流传了一段对话,直接把准毕业生的热情浇灭了一半,毕竟,论文通过了≠顺利毕业,课题组还有些“不成文”的规定绊住了毕业的脚步:
这张聊天记录显示,一名研究生咨询期刊编辑论文发表的事宜,编辑疑惑回复,“你不是毕业了吗,还发什么文章?”
学生表示,他们课题组要求凡是即将毕业的研究生都要留下一篇文章给导师,历届师兄师姐都是如此。如果不遵守规定,很可能会影响到后续读博与找工作推荐介绍。
图源:SCI狂人团队
该课题组的研究生在忙着完善毕业论文和找工作压力下,还要忙于再写一篇文章留给导师,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真是连毕业了都不放过学生。
课题组制定的规定、要求,向来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这也意味着导师几乎拥有“一票否决”权,这其中就有些鲜明的案例:
论文一作挂导师,奖励翻倍
2021年6月,网上流传了某课题组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试行建议》(真实性有待考证),其中有些内容属实让人大跌眼镜。例如关于“助研费、奖励费及出差补贴”中第一条明确表示:导师为第一作者,论文奖励翻倍。
图源:硕博关注
毕竟课题组发展的根本,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持,导师起到了关键作用,毕竟副教授和教授的资源差别肉眼可见,如何晋升少不了论文的加持。
一些高校在职称评定上,按照规定,副教授三年内需要有1篇SCI(不限分区),教授则需要有2篇。由于前些年挂名通讯作者的乱象丛生,目前一些高校老师评副高、正高职称只看一作,不过也存在院校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还是同等对待的情况。
因此,加大导师的论文产出量,更有利于培养团队的科研实力,进一步获得更丰厚的科研经费及学生补助等。也就出现了给导师挂一作奖励翻倍的情况,了解事情原委后,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内”了。
毕竟,中国矿业大学傅贵教授表示:“论文思想有可能是指导教师的,研究条件一般也是导师提供的,研究工作可能是导师团队共同做的,所以导师署第一作者完全也是应该的。” 最终怎么决定,还是要看导学双方的意愿了。
课题组“狼性”要求
研究生早8晚10打卡
此前一位博主发布了投稿用户课题组的要求,并评价到“恩威并施”:
严格规定早8晚10打卡,课题自己想文章自己写,组会全英文汇报。如果请假需要自己找时间补上,打游戏、看碟片等行为会重罚。
研究生如有问题可以随时讨论,帮学生联系博后、教职;
日常有各种奖励、奖金;
1~2次学术会议,平时请假全批。
图源:微博@PITD 亚洲虐待博士组织
网友犀利指出:无论是恩还是威,似乎都旨在培养完全为搞科研燃烧的研究生,没有任何其他选择的余地。
类似的案例也有,知乎一提问者指出,导师对组里学生越来越过分,前天竟然直接要求早八晚十点,并强制每个人打卡。在此之前已经将学生每个月的补助扣除(虽然不是强制的,但是我们组学生干着最累的活,别的组的学生导师都会给)。另外,每周开组会,大多时候会对学生言语辱骂。
在评论区,也有部分读者道出生化环材科研人的心酸——这样的规定是几乎已经是科研人默默遵守的潜规则。
清华课题组
博士生一作发8篇SCI才能毕业
2022年4月,一则“博士生发表8篇一作SCI论文才能毕业”的话题帖子登上知乎热榜,阅读浏览量一天内已破200万。
话题的起源是一张来自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如范课题组的《课题组论文发表要求》,其中显示:
该课题组的博士生在准备参加学位论文答辩之前,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须满足“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研究性SCI 论文不低于 8篇(综述、评述或展望类论文一作只统计一篇、排名第二的共同一作只统计一篇,其余不计)”的要求;对应的,对硕士生的要求为4篇,其余相同。
课题组的要求五花八门,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十分奇葩,但放置到职场的语境中却变得常见许多。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也有一种为导师打工的心态,称呼导师不是“导师”而是“老板”,对于奋进的同学来说,课题组严苛的要求是激励,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更是体会到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滋味,虽然“甲之蜜糖 乙之砒霜”,不过大家终能等到毕业的那一刻,也算是雨过天晴~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