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0年5月,教育部、科技部等六部委发布《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中央明确提出,要开发“十万个科研助理岗位”。随后,各省市地区也纷纷跟进表态,大力支持并鼓励科研助理岗的增设、培养发展与福利待遇等方面事宜。
据统计显示,仅2022年度,科研助理岗位就吸纳17.9万人就业,其中15万人为2022届高校毕业生。科技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科研助理岗位本意既是为科技管理打造了专业化支撑队伍,又能为创新主体储备青年力量,是提升研发质量和效率、增强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可难以预料的是,随着科研助理“扩招”,某些岗位的实质内容却悄然变质了。
于是当提起“科研助理”,网评倒可谓一边倒。
应该说,这届网友是懂起名的,学术圈当事人“锐评”果然不一样。
当然,也有人对此抨击发出了质疑:
科研助理,到底是啥?
怎么有的人搞“科研”,有的人却做“助理”呢?
一份岗位还有两幅面孔?不如让我们先厘清岗位需求。
从招聘方的背景位层次与性质而言,我们以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某研究院的招聘需求为例,可以看出该院所招聘的科研助理是需要参与课题研究的,说明对个人学术能力的要求还是有一定门槛的。
而在贵阳学院2023年科研助理岗招聘公告中,则可看出对应聘人员的要求更多的集中在对其综合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考察,交办给岗位人员的也多是行政辅助类的相关工作。
哪怕是知名高校发出的“求贤帖”,也未必如白纸黑字列出的岗职要求那么“纯粹”。
更有甚者,虽签了合同,竟至今不明加入的课题组到底在研究什么:
一段故事结束,仍有故事在继续。无论是正在科研助理岗上奋斗的伙伴,还是已经离场、或正准备入局的同学们,都要想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与路途规划,为自己打工才能成为人生的主角。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