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首尔地区的一所百年高校决定,从明年起,不再招收法语和德语两个专业的学生,两个专业正式进入取消程序。此事引发了韩国社会的高度关注。
多校停止外语类专业招生
报道称,近年来,韩国大学已经呈现语言专业取消或与其他专业合并的趋势,韩国外国语大学从去年开始中断了地方校区英语、日语等13个专业的新生招生,釜山大学从今年起停招德语教育和法语教育两个专业,首尔的一所大学已经把中文系和日语系合并为航空观光外语系。数据显示,韩国全国四年制大学的语言专业的数量五年间减少了五分之一,同一时期,语言专业的入学人数也减少了18%。
此外,日前美国的西吉弗尼亚大学,曾计划撤销包括本科和研究生院在内的全部外语系。据了解从新学期开始,本科生将不能再学习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和汉语,研究生也不能再攻读语言学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位。
该校官网的声明中指出:“数据显示,学生对语言类项目的兴趣非常低且还在下降,并且这种趋势并非西弗吉尼亚大学独有。”
国内多校,停招撤销外语专业
撤销外语专业的情况不止发生在海外,此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的《关于拟撤销“英语”等6个本科专业的公示》也同样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相关人员表示,撤销英语等专业是学校基于客观事实和学科优化的考虑,中科大英语专业很早就已经不招生了,并且培养文学学士也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不一致。
除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河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也在近年停招或撤销外语类专业。
河南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显示,2022-2023学年,学校制定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和专业优化调整工作方案,主动停招了12个专业,其中包括法语专业。
从上海财经大学对外公开的2023年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显示,英语专业已经停招。西南交通大学2022年专业设置名单中提到,该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已于当年停招。
据2018-2022年教育部公示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五年间撤销外语类专业的本科院校至少有101所。其中,被撤销数量最多的外语类专业是日语,共被26所院校撤销,其次是英语专业(20所)。此外,朝鲜语(10所)、商务英语(8所)、翻译(7所)等专业被撤销数量也较多。
外语类专业的招生、就业现状
随着国际形势、教育政策的变化,以及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外语类专业面临诸多挑战。在一报告中提到,人类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语学科和专业要革新打开新的局面。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近年来的招生和就业现状也不具备较大优势。
从招生情况看,多个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在志愿报考环节遇冷。据媒体报道,陕西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2023年征集志愿的缺额116个,较去年增加了78个。
麦可思研究曾整理了21个省市2023年高考本科一批次征集志愿的名单,从中梳理出900多个进入征集志愿环节的“双一流”院校开设的专业。数据显示,“双一流”院校中参与征集次数最多的专业除了旅游管理专业即是英语(26次),日语专业参与征集志愿的次数也较多(23次)。
从阳光高考网公开数据来看,英语(3.6)、日语(3.6)、俄语(3.8)、德语(3.3)、朝鲜语(3.7)、法语(3.6)等多个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就业满意度分数都不高,普遍低于4分。
《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22届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5547元,低于全国平均5990元。从毕业生中长期职场发展的情况来看,2019届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为8052元,低于全国平均(9074元),月收入涨幅为51%。
从毕业生的中期职业发展来看,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月收入不仅低于全国平均,而且低于文学类专业平均水平。
具体来看,在文学学科大类下,毕业半年后,2022届外国语文学类专业学生的月收入略高于文学类专业平均水平(2022届:5509元)。但从中期的就业情况来看,2019届外国语文学类专业学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为8052元,低于文学类专业平均水平(8061元)。月收入涨幅也相对较低,低于文学类专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6个百分点。
面对外语专业的危机,据悉,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将外语与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结合,推出全新的跨学科专业,以适应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需求。外语界也提出了“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例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建成通专结合的“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机制,本科专业全面实现“外语+专业”的基础性跨专业培养,学生在本科学业修读期间可以修读三个专业课程,至少实现两个专业的系统学习,复语复合受益率达到100%。新时期外语学科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更多高校布局新文科建设,相信未来外语类专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