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合作,就是不同的人或单位一起工作,共担责任,共享利益。合作是人尽皆知但又容易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被忽视的重要问题。
当科研人员被问到:“你在业界的合作情况如何?”多数人可能会一脸茫然,并反问:“我每天上班工作,和单位的同事合作项目,我为什么要有业界合作?”这种回答反映出科研人员对职业发展前景认知不足,或者说只知道单位内部的合作,而不知道单位外部及社会上的合作。
科研人脉及合作虽然不像H指数那样能够通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一个人的学术影响力,但是它们确实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科研活动活力。本文简述如何建立科研人脉和开展科研合作。
科研合作包括单位内部和外部两种。单位内部合作通常不涉及项目资金,合作的同事都是从单位领取工资。如果合作不愉快或失败,业绩和晋升会受到影响。在单位内部,与自己所在部门的同事搞好关系,并结识其他部门的大量同事,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做好自己的工作,并协助他人完成工作,这是所有人都懂的道理,这里不赘述。
有些学者出于专业兴趣,愿意免费劳动,与他人合作撰写论文或进行学术交流。因此,有些科研人脉与资金无关。
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建立科研人脉的目的是为了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并获得经费支持,因为合作的落脚点通常是科研项目。
虽然科研人员能够依靠自己在单位内部的工作业绩建立内部影响力,但是人们在评价一个人在整个业界的影响力时,往往还需要检视另外两个重要指标,即学术活动社会参与度和与外单位合作的科研项目。
学术活动是指在学术组织中的兼职情况,很多是没有报酬的,例如学术期刊的编委、审稿人、专业学会或科技协会的组织者、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组织者、大学的客座教授或学术委员会委员。
虽然有些活动的参与准入门槛很低或甚至没有门槛要求,但是很多社会任职确实能够体现被同行承认的程度和学术地位,例如客座教授、期刊编委和学会主席。
与外单位合作的科研项目通常发生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在业绩和经费方面具有强制性考核要求的单位,而对于企业雇员来讲通常无此项要求。
高校对于教授的业绩考核,不仅体现在每年需要发表多少篇英文SCI论文,而且也体现在能够拿到多少政府资助或企业资助的科研经费,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当然可以由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申请。但是,如果有能力说服其他单位合作申请,并安排好成果归属和利益分配,能够有效增加获得资助的科研项目数量。
许多人在回顾单位之间的合作时,往往都有“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即很多时候流于空谈,无法落实到具体项目操作。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个:
为了顺利建立并开展科研合作,就必须解决人、钱、名、才这四个合作障碍。实际上,每个科研人员都渴望解决这四个问题,使自己能够在业界干得风生水起,拥有呼风唤雨的能力。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必须有意识地建立以下这四项能力。
综上所述,科研人脉是科研合作的基础。科研合作能使各方实现强强联合,是各单位鼓励的科研模式。如果希望顺利完成合作,除了需要积极克服在人、钱、名、才这四方面的障碍之外,还需要具备强大的项目管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科研合作蕴藏着无穷的发展机会,是每个希望成就一番事业的科研人员需要积极面对的。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