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编制,已经满了!
研发家 | 2024-01-08 0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这句话可谓是说出了现在多数年轻人的向往。

 

但随着近些年高校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深化,当初想进高校拿编制求稳定的同学,上岸后发现已经没有编制了。

 

今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到:国家将推进机构改革,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预计会精简5%。这消息一出,上行下效,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清退编外人员,取消编制,这让取消教师编制的话题直接推向讨论高潮。

 

“铁饭碗”成“流动岗”

 
 
编制越来越少,有些高校已经满员,取消编制。
 
今年11月,鹿邑县教育体育局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答复鹿邑籍在外工作的教师:由于目前鹿邑教师编制按照市编办核定的编制标准属于满编,编制没有空缺,受编制的限制“归雁计划”暂不能实施。此前,厦门教师招聘也曾因为取消编制实行参聘制,在网络上炸了,这一波操作,算是把教师们悬着担心又往上提了提,那些由编制带来的安全感也正在逐渐消失。
高校满编、缩编招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招聘公告上。实名编,员额编,备案编虽然都有个“编”,但是却各不相同。实名编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而员额制、备案制虽然相关待遇和事业编制没有什么区别,但却是定岗不定人,有考核和聘期。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有编制依然会出现“非升即走”的情况。
当前为解决高校编制不足的问题,校内普遍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事业编和聘用制并行混用,这一点从各校招聘公告就可明晰。

 |

纳入事业单位人员控制总量管理

 

 | 纳入事业编制备案制管理

 

图 | 预聘制及合同聘用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各个地区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依据的文件不同,部分高校的招聘公告所展现的也就不同,各位在看招聘公告时得擦亮双眼啊。
 
 

取消事业编制有迹可循

 

取消事业编制热度虽高,但其实早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2011年,国家就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至此,全国各地事业单位开启了改革之路。其中就包括高校或将取消事业编制,实行合同聘用制。

 

 

 中国政府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截图

2019年,《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发布,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已明确,今后高校和公立医院会取消事业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未来高校和公立医院将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

 

因为教师的职业特点,人事制度管理改革难以立下决断取消编制,只能稳步推进。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在2020年,《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强调加快高校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岗位聘用改革,实施岗位聘期制管理,进一步探索准聘与长聘相结合等管理方式。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截图

取消编制更可以看做是国内实施非升即走的前奏。
 
 

喜还是忧?

 
 
 
编制一直是青椒走进高校的一大吸引点,当前仍然有高校为了吸引人才放出编制名额。作为非事业编制进入高校的教师,则预示着将会进入不稳定的生存状态,满编、取消编制催生的各种聘用制度也将拉开教师们之间的差距。如果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寻求稳定的席位,就得需要更高的学历和能力支撑,到时候怕是会越来越卷。
 
取消编制是大势所趋,在高校满编,取消编制的环境背景下,网上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网友的发言也是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认为取消编制是好的,可以有效整治那些在学校混日子的老师,让出更多的岗位给更优秀的人。

 

也有人认为取消编制后谁还会去当老师,本就是求着稳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现在跟其他职业一样,还不如辞职转战其他行业。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话题点,高校复杂的环境下,编制能够维护教师和科研这两件事的特性,让教师能够静心的教学和科研,不必像在企业一样,必须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编制取消,也就意味着教师们也将开启“淘汰赛”,在比赛中存活则是最终目标。如果高校没了编制,别样的鞭策能提高更多的科研积极性,尽可能避免占着编制却不认真干活的现象。
事业编制的设置,能有效防止优秀的教师被私立高校高薪挖走,避免人才流失,目前高校编制并没有全面取消,当前传统的编制也正逐渐向更灵活的编制平稳过渡,走向成熟。编制的取消或许将迎来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打破原有的束缚,让教师们也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改革之风不可挡,未来,真的要靠本事吃饭了。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