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熬夜的人,脑子会更好?浙江大学最新研究发现:经常熬夜的人和中间型认知更佳!
研发家
|
2024-07-23
0
睡眠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健康和认知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睡眠模式、睡眠质量以及昼夜节律(即生物钟)如何具体影响认知功能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发表在BMJ Public Health上的一篇题为《Sleep duration, chronotype, health and lifestyle factors affect cognition: a UK Biobank cross-sectional study》的文章,由Raha West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基于UK Biobank数据库的大规模横断面研究,旨在探讨睡眠变量及其与健康和生活方式因素的复杂关系对认知表现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认知能力密切相关,短时间或过长时间的睡眠均可能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尽管如此,关于昼夜节律(chronotypes)的影响则鲜有探讨。因此,Raha West等人的研究通过UK Biobank数据库,分析了不同睡眠时长、睡眠质量和昼夜节律类型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结合健康和生活方式因素进行综合阐述。
研究分析了26,820名53岁至86岁参与者的资料,发现正常的睡眠时长(7-9小时)与较高的认知评分正相关,而过长的睡眠时长对认知表现有负面影响。不同昼夜节律类型也展示了显著的认知差异,尤其是中间型和夜晚型的个体认知水平较高。此外,研究还发现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饮酒量和吸烟习惯等健康和生活方式因素对认知功能有较大影响。
该研究表明,维持健康的睡眠模式,尤其是适当的睡眠时长和了解自身的昼夜节律类型,可能对认知健康大有裨益。这一发现为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即通过改善个体的睡眠模式或昼夜节律来提升认知健康。
研究采用了UK Biobank数据库中的横断面分析方法,参与者自报告睡眠时长、睡眠质量和生物钟类型。认知功能通过标准化的计算机化测试进行评估,并结合性别、年龄、心血管状况、糖尿病、饮酒、吸烟习惯和BMI等人口学和合并症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探讨这些因素在睡眠与认知功能关系中的作用。
图1展示了不同睡眠时长的个体的认知总评分(从调整后的均值和95%置信区间得出)。
图2展示了不同昼夜节律类型(晨型、中间型、晚型)的个体的认知总评分。
图3:睡眠困难/失眠与认知总评分之间的预测边际
Raha West和团队的研究展示了睡眠变量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多层次复杂关系,突显了良好睡眠质量对认知健康的重要性,并强调了睡眠模式中昼夜节律类型的显著影响。
睡眠模式对不同年龄段的影响存在差异,晨型习惯可能对青少年更有益,而在成年和老年人中,夜晚型或中间型可能更有利于认知功能。
健康和生活方式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显然会加剧认知功能的下降。
与以往文献相悖之处在于,睡眠质量(睡眠难易程度)在本研究中未显示显著影响,这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失眠对认知的不同影响。
该研究呼吁未来进一步探讨跨生命周期的睡眠习惯及其对认知健康影响的机制,建议采取纵向研究设计并引入客观的睡眠测量方法,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见解。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