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红院士,任中央委员会委员!
研发家 | 2024-07-22 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丁向群、于立军、于吉红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据悉,今年4月,经中央批准,于吉红院士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于吉红

于吉红,女,1967年1月出生,研究生,理学博士,中共党员,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于吉红于1985年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0年获得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4年受邀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客座教授;2011年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获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202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3年4月,任第九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24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2024年7月,递补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于吉红是一位妥妥的东北女性,1967年出生于辽宁鞍山。高考制度恢复后,于吉红在1985年成功考入到吉林大学,从事无机化学的研究。因为能力过于出色,还在院校的时候就已经引起整个化学界的轰动。用了6年的时间,就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你很难想象她是多么出色。

 

毕业后她收到了吉林大学的留校任教邀请,从此在这里扎根到了现在。除了是一名人民教师外,于吉红还积极投身到科研事业中,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院士。几十年来从未有过松懈,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为无机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让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对于于吉红而言,她一开始也没想到自己会有朝一日成为院士,当时只想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把科研任务完成好。之后两年,于吉红又先后前往香港科技大学以及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博士后出站后,于吉红顺利实现了从讲师到副教授的跨越,之后又过了两年,顺利获评教授职称。而且凭借着过硬的教学科研能力,于吉红还曾于2000年获得了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

 

2015年对于于吉红而言是特别重要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她在2015年1月入选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也不仅仅是因为她获得了“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而且在同年12月,她正式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凭借着特别有气质的外表,大家送给她一个很亲切地称呼“女神院士”。而她也对得起这个称号,从上学至今,累计发表370余篇SCI高水平论文,更是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让人发自内心地敬佩。

瑞典皇家科学院成立于1739年,很多人之前或许也并没有听过这个组织,不过它所负责的一项任务想必大家很感兴趣,那就是评选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等国际学术奖项。也正因为如此,能够入选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学者大都是业内精英,具有杰出的科学贡献。

 

今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新增了8名外籍院士,其中化学学科新增2位,即便如此,化学学科也只有16位外籍院士,而于吉红便是其中唯一一位中国科学家,由此可见瑞典皇家科学院对她的认可。

 

正如于吉红2015年当选院士时所说:“院士只是一种称号,对我来说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新的起点。我会在科研这条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为科学而努力奋斗。”

 

站在这新的起点上,她肩负起了更大的责任与担当。当选院士之后,她依然如故地忘我工作,甚至比以往更加的投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她带领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致力于高效催化材料的材料基因组研究;面向国家“双一流”建设,她肩负起“多孔功能材料分子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的重任,致力于在更高水平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于吉红院士长期致力于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尤其擅长分子筛纳米孔功能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凭借着过硬的专业能力以及纯粹的教书育人初心,于吉红院士获得了大量的荣誉,其中有一项笔者特别关注,那就是“全国模范教师”。

 

能获得这个荣誉并不容易,而于吉红院士做到了。她的学生对她这样评价:“讲课生动,为人谦和”。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获得大量学生的喜欢与支持,而她也能通过课堂或者实验室将自己的才学传授给学生们,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她本着“传道授业,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砥砺前行,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她坚信扎实的本科生教育是人才培养之根。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她都会准时出现在教学课堂为学生上课。她总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课堂上她注重将国际最新的科学前沿发展融入到教学,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对入学之初的研究生,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给出个性化研究思路,努力践行着学生求知路上领航人的职责,做学生开拓创新的引路人。

作为科研工作者,于吉红始终不忘初心,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奋力前行,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如今,于吉红已经52岁,依然美丽端庄,被誉为“女神院士”,虽然容颜总会老去,但一颗火热的心永远年轻。

 

作为一名女性,她和很多人一样,追求内涵、修养、气质、善良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

她是于吉红,来自吉林大学的“女神院士”。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