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校长表示:顶尖人才培育最怕标准答案
最近,卫炳江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采访,谈到了他对科教人才培养的看法,以及浸大正在进行的教育创新。
SCI论文影响因子全解析
今天研发家给大家带来SCI论文影响因子全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我国专家联合获得新成果为癌症和传染病的防治带来新策略
3月27日,中新网上海 (记者陈静)中国医学专家于北京时间27日零时联合在《自然》中(Nature)该杂志以Article的方式在网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为癌症和传染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策略。
全球首例!我国科学家实现基因编辑猪肝脏人体移植
记者3月27日从西京医院了解到,中国科学院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窦科峰带领研究团队完成了国际首个基因编辑猪肝异种移植研究。这一结果于北京时间3月27日凌晨在网上公布。
南方一高校215名大学生被降级!其中81名再次降级……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官网公布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全校本科生学业预警名单。 学校称,经审查决定给予全校(包括三个校区)共737名学生学业预警,给予134名学生学业预警并第一次降级试读,给予81名学生学业预警并再次降级试读。
颜宁,去这所211了!
3月24日,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与南昌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南昌大学举办。此次合作标志着三方将携手在生物医学领域开启深度融合,共同推进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为生命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体育教师发 Nature 遭质疑,校方发文称“零的突破”引争议后删改重发
近日,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科教师刘昊禹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Nature 正刊 Correspondence 栏目发表通讯文章一事引发热议。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025年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窦贤康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步”,即嫦娥六号回到样本中,揭示28亿年前的火山活动,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和训练,阐明单胺递质转运机制和相关精神疾病药物调控机制,发现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和极低温制冷新机制、异体CAR-T细胞治疗微型体内外细胞治疗微型体内辐射效应。
两种基于“相互守护”我国科学家揭开小麦抗病背后的秘密
2025年3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展生物学研究所刘志勇研究员牵头的植物免疫队和合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 wheat tandem kinase and NLR pair confers resistance to multiple fungal pathogens"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免疫机制:一种非典型的NLR蛋白WTN1蛋白,用于抵抗病原菌入侵:(Wheat Tandem NBD 1)与串联激酶WTK3协同识别病原菌的效应蛋白激发免疫反应,表现出对各种小麦真菌病害的抵抗力。这项工作突破了对串联激酶作用机制的认知,发现了串联激酶与传统NLR协同抗病的新范式,弥补了植物串联激酶免疫控制模式的空白,为作物广谱多抗种类的精准设计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问世
近日,基于合成气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电池,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素力和孙公权研究员团队(HT-PEMFC)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该团队通过梯阶电化学微环境设计,在柔和条件下完成了宽范围一氧化碳比例合成气的直接电化学转换,为多源燃料驱动的燃料电池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应用催化B》中:在环境和能源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