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以一般周期的SCI期刊为例,具体说说投稿后的各种状态含义供参考
一、Submitted to journal
表示期刊确定收到了你的投稿,你的论文要开始过五关斩六将啦!比较有效率的期刊会在1-2天内作出反应,慢的话一个月可能都没有更新,再慢的话,主动撤稿也不是不可以。
二、Under editorial check
期刊的行政编辑(administrative editor)开始对论文初步审核:
✅格式:行距,字体,格式等问题
✅论文长度:太长了可能会被要求修改
✅相似度:有的期刊会直接告诉你哪里相似度太高需要修改,有的就会以其他理由拒稿
✅投稿历史:如果被发现之前有相似的投稿被拒,这次投稿大概率也不太乐观
✅Highlights: 这个是我最经常被退回的原因,尴尬,highlights太长超过85个characters,但有的期刊就没那么严格,可以蒙混过关
三、With editor
通过了上一步,论文就来到了主编 (editor-in-chief)手里,如果主编选择自己管理这个投稿,ta就会对论文进行初步评价,决定是否要送审:
✅论文与期刊的相关性
✅论文的整体质量:创新性,重要性,实效性等
✅重点会看cover letter和abstract,所以每次投改都要针对期刊的侧总,适当修改这些文件哟!
✅这一步所需的时间也和期刊效率、主编风格很相关,如果正好赶上主编度假,那就欲哭无泪了。
✅太久没有进展,大可给主编发邮件,礼貌的提醒一下
四、Associate editor assigned
一些大期刊,主编不会亲自处理每一个投稿,而是挑选一个小领域更相关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来处理,当投稿交到这个副主编手里之后,ta也会进行和上一步一样的审核
五、Reviewer invited
论文被送到至少一个审稿人手里,等待接受邀约,这一阶段的耗时,主要跟几个方面有关:
✅课题是否新鲜,如果是新型课题,可能很快就会有审稿人接受邀约
✅课题受众是否广泛,如果太小众,可能全世界都没几个人能担任审稿
✅期刊质量,现实问题,很少有审稿人愿意为低端期刊审稿
另外,有的期刊会要求作者推荐2-3审稿人,不在同一个学校,确保没有conflict of interest. 如没有这样的朋友,可以推荐自己在论文中引用了的学者。
六、Under review
至少有一个审稿人接受了审稿邀约,外审流程正式开始。
✅常规期刊会给审稿人2-3个月的时间审稿(学之策注:现在很多已经缩短到1个月甚至半个月)
✅Open access的期刊都是催命式审稿,要求7-10天完成,reminder发到飞起
✅着急发表论文的同学,open access可以考虑
✅主流期刊会采用双盲(double blind)审稿制度,就是作者和审稿人互相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这样就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审稿的公正性(学之策注:采用双盲的整体还是比较少的)
✅也有相当多的期刊采用的是单盲(single blind)制度,即审稿人会知道作者的身份,这时有重量级人物撑场面就比较重要了
七、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足够数量的审稿人提交了审稿意见,一般期刊会要求至少两个独立审稿人参与审稿
✅看到这个状态就可以开始吃斋念佛结善缘
✅如果不同审稿人的意见差异较大,这一阶段可能还会邀请额外的审稿人再次对论文进行审核,所以论文状态可能变成under review
✅这时邀请的审稿人一般是该领域较资深的人,如一个senior editor,ta会是那个一锤定音的人
八、Decision in progress
主编或副主编开始参考审稿人的意见,做出裁决
✅对于高效的期刊,如果看到这个状态,就可以不停刷新页面,因为另一端的主编正在实时做出决策,是pleasent surprise还是sudden death就不好说了
✅如果是副主编管理的投稿,这个决策可能还需要主编确认才可以,时间会久一些
九、Revise (major/minor)
好消息,无论大修还是小修
✅大修一般会要求3个月完成,小修在1个月完成
✅但我建议,人文社科领域的修改,多是增加解释强调重点,很少有涉及根本而需要长时间的修改,所以,不要让审稿人的comments活过一个周末!越拖延越烦躁呀!
十、Completed
终审完成,有以下几种可能
✅Accept:功德圆满,等正式发表
✅Conditional accept:一些小问题处理后就会接受!约等于接受
✅Reject:凉凉,要不要试着argue?
✅Resubmit:当前版本有重大问题,基本需要重写,之后可以以新稿件的形式重新审核
✅Transfer: 建议移交姐妹平台,通常是次一级的期刊,或者是系列期刊的另一分枝,这个状态一般出现在送审之前,基本是一种比较委婉的拒稿方式,顺便给姐妹平台介绍介绍生意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