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锅!教授被质疑学术不端后反手举报自己已毕业研究生:是他存在欺诈
研发家 | 2024-03-06 0

还能这样?

 

一高校教授被指多篇论文疑似学术不端,结果他反手告了自己已毕业的研究生,指控这位曾经的学生存在欺诈,在论文里使用复制的图片 ……

 

天普大学教授多梅尼科 · 普拉蒂奥(Domenico Praticò)正深陷麻烦,他的多篇论文疑似存在学术不端。但这位教授来了个骚操作,一边避重就轻地仅仅承认有两篇论文存在问题,一边反手把自己已毕业的研究生给告了,指控这位曾经的学生存在欺诈,在论文里使用复制的图片 ……

图片来源:费城询问报官网
 
普拉蒂奥绝非泛泛之辈。
 

现年 63 岁的他,年轻时曾在家乡意大利接受专业的医学培训,并开启科研生涯。2007 年,普拉蒂奥前往美国加入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 可能是因为天普大学在罗马有分校 —— 因在阿尔茨海默症方面的出色研究获得大学讲席教授。2018 年,在校内外资助人的支持下,普拉蒂奥创办了天普大学阿尔茨海默症中心,担任创始主任至今。

图片来源:天普大学官网
 

普拉蒂奥不仅科研做得好,讲课也不错,线上评分很高。

 

图片来源:ratemyprofessors.com
 

他卓越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圈得到认可,还为他吸引了众多学术圈外的粉丝。普拉蒂奥也十分热心于向公众普及阿尔茨海默症的相关知识,经常接受专访,还在自己主页发表科普文章。不得不说,不管是图片选取还是页面配色,做得真是漂亮。

图片来源:普拉蒂奥个人主页
 

第一批对普拉蒂奥提出质疑的人之一,是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实验室小鼠行为测试中心主任杨沐。2020 年 1 月,她在帮助一名研究生重复普拉蒂奥论文中报道的一个实验时,感觉到不对。

图片来源:哥伦比亚大学官网
 
杨沐认为论文中的很多结果好得有点匪夷所思(too good to be true)。在水迷宫实验中,居然出现了「完美」的老鼠,它们在四天的训练时间里,探索行进数据近乎一条直线,这说明老鼠们在迷宫中的速度几乎没有变化。
 
不是冤家不聚头。2020 年 2 月 5 日,普拉蒂奥刚巧到哥伦比亚大学就阿尔茨海默症的最新进展做研究报告。
 
杨沐得到机会当面向普拉蒂奥发问,但未等普拉蒂奥深入回答,邀请他来做报告的主持人就打了个圆场,让杨沐后面找机会再问。
 
没想到,这位主持人很快就把杨沐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顿。大佬们对数据真实性的轻视,让杨沐决定把事情搞清楚。
 
在系统地回溯普拉蒂奥发表的研究论文后,杨沐发现另外涉及水迷宫实验的三篇论文中也有类似问题。为谨慎起见,她将四篇论文中的问题整理出来,咨询了另外两位行为神经科学家方面的专家,包括发明水迷宫的 Richard Morris。他们两位同样对数据产生了质疑,Richard Morris 还主动说愿意提供带有签名的个人意见。
 
这给了杨沐巨大的信心,她决定举报。但这条路显然比她设想中的要困难。
 
投诉无门的举报材料
 
2020 年 2 月 18 日,杨沐将举报材料发送给美国联邦研究诚信办公室(ORI)。在等待回复期间,她还把举报材料发送给发表普拉蒂奥论文的四本期刊。
 
一本期刊的主编迅速回应,并在 3 月初联系了天普大学的主管,但仅此而已。因为期刊认为这事儿既然已推给天普大学,杨沐应该自己跟进此事。
 
还有两本期刊的编辑则很官方地表示,他们注意到举报材料中的问题,并将进行自调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2020 年 4 月,ORI 给杨沐回复说,举报材料已交给专人负责。6 月,这位负责人回复说举报材料不属于 ORI 管理的范畴,并很「贴心」地建议说,可以联系期刊、作者,甚至作者所在机构,来讨论举报内容。顺便,负责人还委婉地警告,如果没有任何进一步的具体指控和证据,ORI 会考虑结束此事。杨沐不得不寻找更多证据,撰写完成第二份举报材料。
 
几乎与此同时,在接到举报材料四个月后,第四本期刊的编辑终于回复杨沐。
 
他们并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工作,仅仅告诉杨沐一个流程:
 
只有在评估了举报事项,结合论文作者的回应和数据后,编辑团队认为有明确证据表明存在欺诈或不道德行为的情况下,期刊编委才会联系作者所在的研究机构的诚信办公室和相关主管。
 
这显然是一种劝退。上述机构均未重视此事,只会推诿搁置。
 
这样的结果令杨沐非常失望,更让她无语的是,普拉蒂奥还在继续拿到巨额资助。
 

2020 年 9 月,普拉蒂奥获得 380 万美元的资助,天普大学高调报道。

 

天普大学官网
 
在看到普拉蒂奥拿到 380 万美元资助后,杨沐再次联系了 ORI,可得到的答复竟然是,相关材料已转给天普大学,请她自己去找天普大学的学术诚信主管部门。
 
经过多方打听,2021 年 1 月她终于联系到天普大学分管研究的 VP,并发送了电邮。此时涉嫌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已近 30 篇。但杨沐等来的,只有一封收讫的回复。
 
打假先锋的加入
 
夜尽天明前,还好有人点了灯。
 
2020 年 10 月,杨沐主动联系了著名学术打假人 Elisabeth Bik 博士,请她帮忙查看普拉蒂奥论文中的蛋白质印迹和组织学图像。
 

Bik 非常无私地认真查看了论文,并将自己的分析发表在 PubPeer 上。

图片来源:PubPeer 官网
 

在检索后,Bik 甚至发现早在 2016 年就已经有人对普拉蒂奥的论文表达过疑问。

图片来源:PubPeer 官网
 
Bik 的评论引来大量关注,不少热心人仔细审查普拉蒂奥的论文。现在,疑似有问题的论文已有 30 多篇。
 

德国科学博主 Leonid Schneider 也被吸引过来,除了参与 PubPeer 上的讨论,他还在自己的博客上撰文报道此事,并配上俏皮的漫画。

 

图片来源:Leonid Schneider 博客
 
Schneider 也试着联系论文相关期刊的编辑,但只有一位肯回复他,结论是没查到论文有问题。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激怒了 Schneider,他向那些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者群发邮件,通告普拉蒂奥潜在的学术不端,拉来不少声援。
 
经过学术打假网红和广大热心研究者两年的努力,期刊的态度终于有所改变。
 
Molecular Psychiatry 从 2022 年 10 月起陆续对普拉蒂奥的 3 篇论文撤稿,即便其中有 1 篇普拉蒂奥并不同意,但依然被撤。
 
Molecular Neurobiology 也在 2023 年 2 月发布声明,撤回普拉蒂奥发表于 2017 年 11 月的论文,普拉蒂奥的反对无济于事。
 
上述 4 篇论文在 PubPeer 网站上均被指控有内容重复和图像相似性的问题。
 
现在,普拉蒂奥已经承认曾刊发于 Molecular Psychiatry 上的两篇已撤稿论文存在问题,数据造假和学术不端已是板上钉钉。
 
可普拉蒂奥似乎仍然想扳回一局,于是在今年 1 月 9 日,他把自己曾经的学生,也是撤稿论文的共同作者 Phillip F. Giannopoulos 给告了 ……
 

在长达 30 页的起诉书中,普拉蒂奥指控该学生诽谤和欺诈,顺带把自己撇开,断然否认参与任何科学不端行为。最后还装可怜,称自己因诽谤性言论而遭受了实际伤害,他因学术声誉和地位受损,身心遭到双重痛苦。

普拉蒂奥的起诉书
 
目前,这场师生官司还在继续。
 
需要注意的是,在 PubPeer 上被质疑的 30 多篇论文里 Giannopoulos 参与的仅仅是少数,这些论文的发表日期早至 2004 年,最晚至 2023 年。甚至另外 2 篇已撤稿论文,Giannopoulos 也都没有参与 —— 这些,又该如何论处?
 
希望答案不是普拉蒂奥的律师所说的:普拉蒂奥博士无可奉告。
 
学术界的网红和草根力量已经集结起来,迫使期刊有所行动,不难预见,普拉蒂奥的麻烦可能会越来越多。
 
助理教授挑战讲席教授。赢了!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