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博士吐槽:遇到高校“假编制”!
在“预聘制”逐渐普及的高校圈里,编制有多重要? 某日,在和博士朋友闲聊的时候,友人说:“你可以去网上搜搜,甚至有大学老师用编制来骗钱。” 看了一眼,居然真有这样的事,且涉嫌诈骗300多万元……
年仅31岁,博士因病辞世,导师痛悼:“才华横溢,可惜天不假年”
澎湃新闻记者从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方面获悉,“90后”人类学青年学者徐文奇,不幸于2024年2月22日因病辞世,年仅31岁。
课题组强制要求:研究生毕业前上交一篇文章,否则将影响读博
读研读博什么时候最快乐?毕业的快乐,应该可以排到前三吧~ 然而,网上流传了一段对话,直接把准毕业生的热情浇灭了一半,毕竟,论文通过了≠顺利毕业,课题组还有些“不成文”的规定绊住了毕业的脚步:
过完节回实验室发现样品全部解冻,价值数亿元的研究材料毁于一旦,高校报警!
放假回来发现实验室冰箱出现故障,里面的材料全被毁了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些研究生表示:堪称噩梦,数十年直接白干。 尽管没有迹象表明存在破坏行为,但学校还是报警并开启了内部调查。
两校合并升格?官方回复了
日前,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提出“将焦作市医药卫生学校并入焦作大学”的建议,对此,河南省焦作市回复组称:焦作卫校并入焦作大学暂时未纳入河南省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目前,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并结合实际,焦作市正在积极推进焦作医药职业学院设置工作。
一稿多投是怎么被发现的?
所谓一稿多投,就是你同时把一篇稿子投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术期刊。或者,你先把稿子投到一个学术期刊,过了好久都没有消息,于是你在这篇稿子还处于送审状态的情况下,把这篇稿子投到了别的学术期刊。一稿多投违反了投稿规范,也浪费了审稿人的时间。有时,这篇稿子投了不同的学术期刊,会落在同一个审稿人手里,那么审稿人就有可能会把情况报告给期刊编辑。
死缓!“复旦大学教师杀害学院书记案”一审宣判
据上海二中院消息,2024年2月1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姜文华故意杀人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姜文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被告人姜文华限制减刑。
颜宁点评演员贾玲,是否违反中科院院士新规?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点评了一部电影《热辣滚烫》,其中涉及到减肥100斤的贾玲。 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贾玲是知名的娱乐圈明星,而颜宁院士则是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
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名单公示!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经结束,据各提名单位公示信息,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目前已知有13位专家被提名(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高校的有7人。
“医科大学”教授,当选院士!
近日,经过多轮严格的学术评审与遴选程序,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